现阶段中国股市对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过分预期,尤其是与美国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导致离岸和在岸市场风格轮动表现脱节的主要原因。
需要反思中央银行体制和政府垄断货币体制的弊端,告别货币垄断,走向货币竞争。香港长期以来实行这种私人货币竞争体制。
可以说,弗里德曼及其追随者把通货膨胀视为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内部化于其货币政策之中。其立足基础包括:第一,经济体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有这些方法都没能挡住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的步伐。今后的国家的货币秩序将会有大的变局,随着移动互联日益深刻改变个人的生活、事业和政府治理,即便中央银行仍然存在,也可能只是作为货币主发行银行。第三,中央银行要保持独立性。
上述最新的比特币危机给交易者增添了种种担忧。 2014年4月22日于颐源居 进入 冯兴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货币垄断 货币竞争 货币政策 。他们的理由是,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重估幅度超过30%,目前已处于高估状态。
中国央行买进流入的外汇并相应投放人民币,由此导致的货币迅速扩张便成了中国金融体系演进的主线。无论出口商从人民币贬值中获得多少好处,资本密集型部门都将在利率升高中蒙受损失,或者劳动密集型部门将在工资升高中受害匪浅。推动贸易商品部门增长的政策,可能很容易牺牲掉其他部门的增长。这与中国的需要正相反,与中国政府在去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呼吁的经济再平衡背道而驰。
第一,资本流动对中期汇率预期非常敏感。但"人民币贬值将刺激出口,并提高经济增长率"这个简单公式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注: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汇率制度可以帮助决定,与中国艰难再平衡相关的成本将如何在经济不同部门中进行分配。他们声称,这损害了中国出口,并在妨碍经济增长。这些考量比简单降低出口价格重要得多。
倘若中国受困于高失业率,人民币贬值(假定不会加剧贸易紧张和招致报复)将刺激GDP增长,并降低失业率。倘若中国受失业困扰,人民币贬值将肯定会推动出口增长,并很可能同时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译者/邢嵬 进入专题: 人民币 。这正是我们必须采取的看待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式,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要把它放到经济从过度依赖投资向更加依赖消费转变的再平衡过程当中考察。
他们对增长的理解很可能有误,而他们对中国汇率制度的评价几乎肯定是错了。经济再平衡要求利率、工资和汇率总体上升高,以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也要求政府提高向居民的直接或间接转移支付。
换言之,让人民币贬值,可能与其说是刺激增长,不如说是让增长从资本密集型、服务或政府部门转移到贸易商品部门。倘若中国央行能可信地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且不加息,则投机性流入可能很容易变成流出,再加上可能的大举资本外逃,将给国内金融体系带来潜在的危险压力
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准公共性既要求提升金融为实体服务之能力,也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既然互联网金融也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那么互联网金融就得要有严格的信用风险的识别机制和程序,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可见,对于物欲化十分严重的中国社会来说,互联网金融利益冲突的各方都希望借助金融这个准公共产品来攫取社会的经济利益,都希望其行为的收益为自己,而其行为的成本及风险则让整个社会来承担。不过,其他市场力量也在冲破政府对金融的管制,比如影子银行等。任何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有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的责任,也有尽责告诉投资者特别是弱势投资者其风险之义务。一是利用了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及智能手机技术。
也就是说,如果新的监管规则触动了这种利益就是天大的恶,而不在于这种监管是出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二是利用了国内传统金融市场的落后与缺陷。
因此,互联网金融出现不仅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也给现代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互联网金融正在冲破各种金融管制,并给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创举。传统金融更关注的是如何保持既有的利益格局不打破或政府管制下的金融市场不改革,而没有强调放开政府对金融市场之管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甚至于导致中国金融民族主义兴起,即央行监管是外国势力入侵中国的一种方式。不过,中国传统金融业对它的反击只是强调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强调这类产品只是利用政策上的缺陷谋利。而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展,就得建立起有效市场信用制度,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起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等。而互联网金融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就在于利用两个方面的优势。
因此,以互联网技术及智能手机主导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因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人类服务是谁都无法逆转之大势。
并多会以利益冲突的角度来反对这种监管,比如认为这样做会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如果金融创新扭曲成了金融异化,政府有责任对这类产品进行严格监管甚至于严重限制。
只有国内金融市场制度化、法制化、市场化全面提升,才是减少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最好的方式。因为,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经济的时空边界,也改变了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准入方式,弱化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专业性要求等,它具有小额、快捷、便利、交易成本低、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普惠等特征。
可以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尽管它正在冲击传统银行业的存款利率管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投资者收益,但是余额宝类产品并没有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之能力,反之其隐含的巨大风险却不可小视。比如,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因此,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可超越金融监管之底线。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那么互联网金融的任何交易都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
不过,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可能面临风险,央行提出监管要求时,市场一片哗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互联网金融 。
而正是这种收益,对于当前以物欲化为导向的中国社会来说,它则成了判断善恶的标准,而不在于金融监管的市场法则及公共利益。是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金融业的乳酪。
近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全面的冲击。一是金融创新不能过度扭曲为金融异化,即金融创新变成金融体系内循环谋利之工具,或仅是钱生钱的工具。